曰本va欧美va久久|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专区|久久国国产免费999|国产乱精品女同自线免费

  • <ruby id="xdirg"><address id="xdirg"></address></ruby>
  • <code id="xdirg"><menuitem id="xdirg"></menuitem></code>
    <style id="xdirg"></style>

    <ruby id="xdirg"><cite id="xdirg"></cite></ruby>
  • <ruby id="xdirg"></ruby><dl id="xdirg"><center id="xdirg"><optgroup id="xdirg"></optgroup></center></dl>

    秦嶺信息港

    標題: "兩桶油"被曝轉利索巨額補貼 [打印本頁]

    作者: adai    時間: 2012-4-16 22:01
    標題: "兩桶油"被曝轉利索巨額補貼
    盡管中石油(601857.SH,0857.HK)、中石化(600028.SH,0386.HK)日賺數(shù)億,但煉油板塊卻依舊巨額虧損。# Z( [' A6 M1 U* O, Q. b$ @
      中石油、中石化先后公布了2011年業(yè)績報告,中石油加工原油1.33億噸,虧損600億元,每噸虧損450元;而中石化加工原油2.17億噸,虧損348億元,每噸虧損160元。與2011年相比國際油價、進口油價的變化并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卻忽然出現(xiàn)巨虧。
    ( p1 _$ N: B- t" u- I/ ~. P  “通過年報數(shù)據(jù)核算發(fā)現(xiàn),‘兩桶油’向上游轉移利潤的可能性比較大。中石油至少超過千億元轉移到上游的生產(chǎn)與勘探板塊,而中石化至少有500多億元轉移到生產(chǎn)與勘探板塊。此外,煉油板塊巨虧的另一原因是中石油將自采的原油對外銷售以賺取巨額利潤,而自己煉油的原油大部分來自外采,這就使得成本看似很高,最終出現(xiàn)煉油巨虧而總利潤變化不大的結果?!?月4日,北京市工商大學投資者保護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張宏亮在接受《證券市場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W1 t: Z8 W; b. [( o4 w
      自采原油不用 外原油導致成本增加4 r3 K  e+ {$ b5 Q* V
      中石油煉油與化工板塊毛利率為10.94%,而勘探與生產(chǎn)板塊,其毛利率達到52.41%。
    0 l* _4 N( T/ i0 H5 K2 q9 T  張宏亮指出,若把勘探生產(chǎn)與煉化板塊結合在一起,其毛利率將回歸到30.60%的正常水平,2010年國內(nèi)前200家大型上市公司加權計算的平均毛利率為35%,顯而易見的是按照報表,中石油煉油化工板塊與勘探生產(chǎn)板塊的毛利率低于大型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張宏亮表示,35%是所有行業(yè)典型企業(yè)的平均數(shù),根據(jù)大數(shù)原理,當樣本量足夠大時(超過30個),就基本能夠代表總體。8 ^/ _  v3 @4 X8 X. q- E
      而導致這一問題的核心,在于內(nèi)部轉移價格的制定上,2011年中石油自采原油1.2億噸,按其1.3億噸的煉油加工量來看,其原油需求缺口并不大,僅為0.13億噸。
    * M) `# h% i5 o' \) Y  然而它卻將一半自采原油對外直接銷售,銷售量為0.62億噸,內(nèi)部銷售量為0.58億噸,外部采購為0.76億噸。# c" g2 L+ [% @3 T, y
      自采油并沒有自己消化,而是對外高價銷售,同時高價由外部采購原油。8 F5 K# ?- T+ X5 K; h/ y
      中石油的解釋是海外原油,直接在當?shù)爻鍪?。根?jù)其年報,海外采油約占中石油總產(chǎn)油量的10%,也就是說海外采油必須外銷的量并不是很大。  |7 F9 t9 t& Q6 G8 n1 ]9 P$ Q/ s; r: F( h
      這樣做的結果是,對外銷售的價格比較高,給企業(yè)帶來較高的利潤;外采的原油價格也比較高,給外界造成一種煉油成本很高的表象,可以通過這樣的手法要求國家對煉油板塊進行補貼。
    + E4 ^8 a; Z9 P( p/ |! u  而中石化則與中石油不同,中石化原油產(chǎn)量國內(nèi)為303.37百萬桶,海外為18.3百萬桶。通過折算,中石化2011年勘探及開采生產(chǎn)中原油產(chǎn)量為4525.3萬噸,加工原油為2.17億噸,其自產(chǎn)的原油遠遠不能滿足加工的需要。  |- D- @" ]5 ^5 d3 J/ z+ ~
      中石化年報顯示,2011年煉油板塊的原油主要來源,境內(nèi)自產(chǎn)為3484萬噸,來自中石油的572萬噸,中海油的為673萬噸,進口為1.71億噸。而對外銷售量為558.1萬噸。
    9 n& C! S/ N% o! b  即使原油采購成本居高不下,業(yè)內(nèi)人士稱,中石油和中石化仍然把自產(chǎn)的部分原油對外銷售,并去采購價格比較高的國際原油,這造成了煉油板塊的利潤出現(xiàn)巨虧。中石油虧損額遠大于中石化,主要原因可能是其費用率較高引起,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民營煉油廠大部分都是盈利的,主要是因為他們費用率較低。
      I9 Z/ |5 s0 g+ }  根據(jù)1998年原國家計委《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及2009年國家發(fā)改委《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guī)定,兩個集團內(nèi)部油田與煉廠之間購銷的原油價格由集團公司自主制定。而自其他石油集團或進口原油按照國際原油市場價格定。
    ' |& J) O  n( y6 r% z6 ~  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中石油直接對外銷售原油,無疑會大幅增加生產(chǎn)與勘探板塊的利潤,而如果直接出售于內(nèi)部,究竟以何定價外界很難知曉,這就為其從煉油板塊向勘探生產(chǎn)板塊轉移利潤創(chuàng)造了機會。% w$ a3 M0 Y% [$ \& x5 i7 r% }  b% K
      向上游板塊轉移巨額利潤. @3 x* h' k0 |: F
      “兩桶油”的煉油生產(chǎn)成本等相關數(shù)據(jù)沒有直接公布,煉油是否真的出現(xiàn)巨虧難以用數(shù)據(jù)衡量其中的真?zhèn)?,那么只有通過已有的數(shù)據(jù)進行推算。4 v, E( `* n; K7 y
      某業(yè)內(nèi)人士稱,2011年中石油總營業(yè)成本為3602億元,總生產(chǎn)油當量為12.86億桶,合280元/桶,按當年平均匯率6.46計算,中石油2011年單桶油當量的開采成本約為43美元。根據(jù)中石化年報數(shù)據(jù),總油氣當量為4.08億桶,總成本為964億元,計算結果為單桶開采成本約為37美元。9 `4 x# b0 d/ b( L3 p
      而根據(jù)中海油(0883.HK)公布的2011年年報,其單桶油開采成本為43.2美元,其中包括作業(yè)成本9.01美元、稅金4.97美元、折舊與折耗13.45美元、特別收益金15.77美元,合計約43美元。
    - d0 D( K" i7 ^! u  那么由此可見,三大石油公司開采成本大體相當,在40美元/桶左右。0 t4 ?* Q: [% v7 {
      因此按原油成本最高43美元/桶的成本計算,中石油2011年原油平均銷售價格104.2美元/桶,其單桶原油銷售的毛利率達到58.73%,遠高于一般行業(yè)的平均毛利率,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數(shù)字是繳納了石油特別收益金后的數(shù)據(jù)。
    1 a4 n! V4 v% _  而按國內(nèi)2010年前200家大型上市公司加權計算的平均毛利率為35%,可以計算出包括毛利的價格應為66美元/桶。再考慮中石油2011年總體20%的費用率,其中包括營業(yè)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財務費用與資產(chǎn)減值損失,正常的內(nèi)部原油供價為83美元/桶左右。此數(shù)據(jù)是66/(1%-20%)。  T8 Q4 E7 G- G8 _+ a
      如果中石油集團按平均銷售價格104美元/桶進行轉移,會有每桶21美元的利潤由煉化板塊轉移到生產(chǎn)勘探板塊中。2011年集團開采原油886百萬桶,計算結果是轉移利潤約為1200億元。經(jīng)過上述方式進行調(diào)整后,中石油真實的板塊利潤為勘探與生產(chǎn)板塊的利潤由2219億元下降到1019億元,而煉油與化工板塊由虧損531億元上升到盈利669億元。& [3 Y5 X1 x& X- i0 q
      從中石化來看,由于其自產(chǎn)原油較少,2011年僅為3.22億桶,轉移利潤較少。原油開采成本仍按43美元/桶,產(chǎn)品毛利按35%,計算出包括毛利的價格應為66美元/桶。
    ' Q9 y, A% ~, @. B% t* @  中石化集團2011年總體15%的費用率,正常的內(nèi)部原油供價應為78美元/桶左右。同樣,中石化集團按104美元/桶的價格進行轉移,會有26美元/桶的利潤由煉化板塊轉移到勘探與生產(chǎn)板塊中。
    ) }8 K! k! C$ D( b0 d- E  那么,2011年中石化集團開采原油3.22億桶,轉移利潤約為541億元。經(jīng)過調(diào)整后,中石化真實的板塊利潤是:勘探與生產(chǎn)利潤由716億元下降到175億元,煉油與化工由虧損358億元變?yōu)橛?83億元。
    , [2 A/ V8 k+ D% Z0 ^  那么如何理解這種利潤轉移問題?張宏亮認為,由于國際原油的成本,一大部分為礦區(qū)權益的攤銷,也就是購買油田及其附屬@@@@花費的巨額支出要攤到石油成本之中,而中國雖然也攤銷礦區(qū)權益,但這種礦區(qū)權益的取得大部分并非基于市場價格,而是一種較低的轉移價格。
    7 k: m9 Q) l6 p7 B  他表示,實際上許多礦區(qū)都是國家無償劃撥給石油集團的,有的雖是購買,也僅是極低的一個名義價格,相當于國家把石油資源無償交由石油集團使用,石油集團所確認的礦區(qū)權益僅是其尋找石油(勘探)的支出,這極大降低了其國內(nèi)采油企業(yè)的采油成本。, q5 X/ Z  k0 i) z* o
      此外,國際原油價格體現(xiàn)更多的不是成本高低,而是反映供求、預期與市場波動,而且往往會是受到國際大基金與大投資機構的控制。以國際原油價格代替內(nèi)部結算價格,一般會虛增勘探板塊的利潤。
    ! K& X1 Z  k: X' D- S8 z/ _, r
    ( a% D, h& }8 y9 T: J0 T6 w4 M' A6 S3 \' }6 `  D

    作者: 老虎菜    時間: 2012-4-17 00:40
    不買車,我走路!{:4_81:}




    歡迎光臨 秦嶺信息港 (http://bjxmtkj.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