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 ~0 V. C& W H: c' \+ m中藥能不能空腹喝?
6 T. _" S; f9 A* y) f8 u% Z空腹喝中藥有時也會傷胃,特別是寒涼的中藥。不同藥性的中藥,講究不同的服藥時機。中藥的服用時間分為:飯前服、飯后服、餐間服、睡前服、隔夜服這五種,您可以在醫(yī)生給您開完處方以后咨詢一下您的中藥到底是哪一類服用方法。. I& Y3 z# X" a6 X* ^
no.1飯前服
: f$ y) S& ?; |" E! r: Q x" X8 J4 p. B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病位在下,應在飯前服藥,以使藥性容易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療腸道疾病,也宜在飯前服藥,因為在胃空狀態(tài)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fā)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5 W+ _* y6 I% s. C
no.2飯后服9 b0 R. _; F# H& i
一般在飯后15~30分鐘服藥。病位在上,應在飯后服藥。如治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癥,在飯后服用,可使藥性上行。對胃腸有刺激作用的藥,在飯后服用可減少對胃腸黏膜的損害。
0 g, E' T# s- @0 yno.3餐間服( m3 ]# H: m6 \$ B1 a
在兩餐之間服用藥物,這樣可以避免食物對藥物產生影響,適宜餐間服用的藥物是治療脾胃病類的。
% U! T" ]8 Y; t; K/ S* {* pno.4睡前服6 G+ g. s" m2 q9 d, M4 \. s3 D
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zhèn)靜安眠的藥物,以及有積滯、胸膈病等,服藥后宜仰臥;有頭、口、耳病等,服藥后宜去枕而臥;有左右兩肋病癥時,服藥后應按藥性的升降作用選擇睡姿,如藥性升發(fā),應選擇健側臥,如藥性沉降,應選擇患側臥。7 X1 S3 r; v# { }0 w; b
no.5隔夜服6 B, r4 f) |( o) F' v
主要是指驅蟲藥,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將蟲殺死排出體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應不拘時間盡快服藥或頻服(每隔1-2小時服一次),慢性病則要按時服藥??傊兴幍臅r間要根據(jù)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以盡量發(fā)揮藥物的預防、治療作用,減少不良反應為原則。
/ i" O, O* ^' ?% c/ b6 |$ q7 O: n% N
) A, [! I5 N, d( f4 w) S+ g
; {/ r2 b& Y1 Q, R, c* f中藥什么溫度喝最好
0 B1 u& [ g" T& v, x( n/ E/ ]. M2 P' K+ N. R. `9 J
- l+ ?1 T0 \' b/ Y, V2 _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后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40℃時再喝,特別是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如瓜蔞仁、乳香等,溫服和胃益脾,能減輕刺激。' B \+ t* t: r8 V: o2 n/ r U
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這也是溫服的一種。發(fā)散風寒的中藥如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等,應該“熱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熱稀飯、熱水,以助藥力。0 O. B, {, [' x/ o; [( j9 [
對于感冒清熱顆粒等顆粒狀清熱類中成藥,通常會含有一些清溫解表的成分,水溫過熱也會影響藥效。因此,對于這類顆粒狀中成藥,應當用60℃~70℃的水沖開,等水溫降至40℃左右時再服用。
; X* v( P3 `& H4 G7 f' D( K3 u9 m2 ^0 c5 J# D" y
! Z7 j/ D9 o3 ~. U% v8 u
喝中藥的時候應該注意點什么?$ ^1 u4 x6 j5 x9 ?4 g
服用中藥不宜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因為生、冷類食物不但刺激胃腸,而且還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會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