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本va欧美va久久|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专区|久久国国产免费999|国产乱精品女同自线免费

  • <ruby id="xdirg"><address id="xdirg"></address></ruby>
  • <code id="xdirg"><menuitem id="xdirg"></menuitem></code>
    <style id="xdirg"></style>

    <ruby id="xdirg"><cite id="xdirg"></cite></ruby>
  • <ruby id="xdirg"></ruby><dl id="xdirg"><center id="xdirg"><optgroup id="xdirg"></optgroup></center></dl>

    秦嶺信息港

     找回密碼
     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森林防火
    查看: 109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白居易詩《放言五首其一》

    [復制鏈接]

    1288

    主題

    1295

    帖子

    1萬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1862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1#
    發(fā)表于 2022-12-4 07:52:07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 其一》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圣,可知寧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注釋
    放言:意即無所顧忌,暢所欲言。
    元九:即元稹,“九”是其排行。他在元和五年(810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其間曾作《放言五首》,見《元氏長慶集》卷十八。
    長句詩:指七言詩,相對五言詩而言;五言為短句。
    李頎:唐代詩人,開元十三年(725年)進士,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此舉其兩句詩見于他的《雜興》詩。濟水:源出河南省濟源縣西王屋山,其故道過黃河而南,東流入今山東省境內(nèi)。河:黃河。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誣蔑周公要篡位。周公于是避居于東,不問政事。后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懼而叛變,成王命周公征之,遂定東南。
    接輿(yú)狂:接輿,傳說是春秋時楚國的一個隱士,他以佯狂避世,故此說“接輿狂”。其真實姓名不可考,因他曾迎著孔子的車而歌,故稱接輿(見《論語·微子》、《莊子·逍遙游》)。輿,本指車廂,亦泛指車。
    予:我。出佐潯陽:被貶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馬,輔助治事。?。▁ún)陽:指江州。隋設(shè)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潯陽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未屆所任:還未到達任所。屆:到。
    暇(xiá):空閑時間。
    綴(zhuì):撰寫。續(xù)其意:謂讀元稹《放言》之意。耳:嘆詞。
    辨:一作“辯”。底:啥。
    臧(zāng)生:指臧武仲。臧:一作“莊”。防:是武仲的封地。武仲憑借其防地來要挾魯君。武仲:臧孫氏,名紇,官為司寇,在貴族中有“圣人之稱”(《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杜氏注:“武仲多知,時人謂之圣”)。詐圣:假裝圣人。甯(nìng)子:指甯武子。甯:今亦作“寧”。知:同“智”。燔(fán)柴:此用為名詞,指火光。照乘:珠名。殊:異。
    鑒賞
      予出佐潯陽,未屆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獨吟,因綴五篇,以續(xù)其意耳?!睋?jù)序文可知,這是公元815年(唐憲宗元和十年)詩人被貶赴江州途中所作。當年六月,詩人因上疏急請追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遭當權(quán)者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詩題“放言”,就是無所顧忌,暢所欲言。組詩就社會人生的真?zhèn)?、禍福、貴賤、貧富、生死諸問題縱抒作者的己見,宣泄了對當時朝政的不滿和對作者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此詩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zhèn)巍酝诮浪^識別“兩面派”的問題。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钡资拢问?,指的是朝真暮偽的事。首聯(lián)單刀直入地發(fā)問:“早晨還裝得儼乎其然,到晚上卻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來,什么樣的怪事沒出現(xiàn)過?可有誰預(yù)先識破呢?”開頭兩句以反問的句式概括指出:作偽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愛臧生能詐圣,可知寧子解佯愚?!鳖h聯(lián)兩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時的臧武仲,當時的人稱他為圣人,孔子卻一針見血地斥之為憑實力要挾君主的奸詐之徒。寧子,即寧武子,孔子十分稱道他在亂世中大智若愚的韜晦本領(lǐng)。臧生奸而詐圣,寧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偽差不多,但性質(zhì)不同。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愛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卻不曉得世間還有寧武子那樣的高賢。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鳖i聯(lián)兩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草叢間的螢蟲,雖有光亮,可它終究不是火;荷葉上的露水,雖呈球狀,難道那就是珍珠嗎?”然而,它們偏能以閃光、晶瑩的外觀炫人,人們又往往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尾聯(lián)緊承頸聯(lián)螢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zhèn)蔚姆椒?。燔柴,語出《禮記·祭法》:“燔柴于泰壇?!边@里用作名詞,意為大火。照乘,指明珠。這兩句是說:“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來作比較,又何從判定草螢非火,荷露非珠呢?”這就相當于諺語所說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痹娙颂岢鰧Ρ仁潜?zhèn)蔚闹匾椒?。當然,如果昏暗到連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識,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據(jù)。所以,最后詩人才有“不取”、“可憐”的感嘆。

      這首詩,通篇議論說理,卻不使讀者感到乏味。詩人借助形象,運用比喻,闡明哲理,把抽象的議論,表現(xiàn)為具體的藝術(shù)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聯(lián)之中,五次出現(xiàn)反問句,似疑實斷,以問為答,不僅具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且充滿咄咄怪事的感嘆。從頭至尾,“何人”、“底事”、“但愛”、 “可知”、 “終非”、 “豈是”、 “不取”、 “何殊”,連珠式的運用疑問、反詰、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通篇跳蕩著不可遏制的激情,給讀者以骨鯁在喉、一吐為快的感覺。詩人的冤案是由于直言取禍,他的辨?zhèn)沃f并非泛泛而發(fā)的宏論,而是對當時黑暗政治的針砭,是為抒發(fā)內(nèi)心憂憤而做的《離騷》式的吶喊。

    IMG_20221203_113610_edit_151526621802399.jpg (94.03 KB, 下載次數(shù): 80)

    IMG_20221203_113610_edit_151526621802399.jp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