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打拼數(shù)年后,不少年輕人重新選擇到二、三線城市發(fā)展,被輿論稱為“逃離北上廣”。這個群體雖然還不算龐大,但和多年來人才流動的潮流“奔向北上廣”、“堅守北上廣”形成鮮明對比。
7 B, U3 N# g3 D/ c) L7 _) s; x3 f( a6 v4 O: o
“外地人在大城市越過越難”—— 在北京打拼了5年而最后不得不選擇“逃離”的吳彩瓊,她一句話,道出了“逃離”群體的心聲。 2 m" P' c* j- G5 m4 J
) L$ F0 m3 @, C; q# t+ L
為什么越過越難?無非是因為房價越來越高,工作越來越難找,孩子上學越來越費勁……在一線城市過高的生活成本和競爭壓力下,除了逃離,你還有別的選擇嗎?
+ `; b4 E5 k4 {6 v3 R8 `/ J) ?+ O5 t' S& a% W
不得不承認,在我們這個時代,“北上廣”等這樣的大城市、一線城市,吸納了大量的公共資源,是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一個中心,是現(xiàn)代城市文明發(fā)展的承載和體現(xiàn)。但是,與文明攜手而來的,卻不是公共福利的水漲船高,而是教育、醫(yī)療等公共資源的嚴重匱乏,是讓大多數(shù)人甚至白領都不能承受之重的生活成本。比如超高的房價。根據(jù)“全球不動產指導”網(wǎng)站的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上海房價全世界排名25位,預測2010年就能進入前十名。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在世界各城市人均收入排名中,上海僅列59位。這就意味著,兩者的反差有多大,那么在上海生存的壓力就有多大。
: m" o: ^" c, T
) ^' n) g# C3 g; u* d. h我愛一線城市,但是一線城市卻不愛我。所以,“逃離北上廣”,只能成為一個無奈與理性的選擇。這種逃離,是被動,而非情愿。但同時,應該看到,這僅僅是個別現(xiàn)象,也并非主流。
?; t5 L2 Z: l% q% ]
; h$ n( r* s, v; Q一個社會中的絕大多數(shù)精英,都削尖腦袋往大城市里擠,如同大學生都爭考公務員、都想進入國企一樣,無疑不是一個正常的現(xiàn)象,甚至被認為是一種畸形的就業(yè)擇業(yè)觀。但同樣,城市白領不堪大城市生存壓力紛紛“逃離”,也肯定不是一件正常的生態(tài)和現(xiàn)狀。如同前面所言,諸如“北上廣”等這樣的一線城市,吸納了大量的資源,是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一個中心,是現(xiàn)代城市文明發(fā)展的承載和體現(xiàn)。但是,當它的發(fā)達、繁榮和文雅卻對社會的未來精英吸取吸引力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反思其中所蘊涵的趨向甚至是風險。
9 l& n# D" L: J1 o6 M, f# p$ `9 N! x8 n t' N2 W
7月23日的《第一財經日報》報道說,房地產市場,一線城市成交量受制于政策調控而出現(xiàn)急劇萎縮,開發(fā)商不得不把下半年的業(yè)績增長希望轉寄于二、三線城市,尤其是二線城市。很有意思吧?看看,你“逃離”到哪,暴利就會跟隨到哪,生存之多艱就會如影隨影。顯然,如果沒有發(fā)展理念的嬗變,沒有公共福利的提高,總有一天,總會有一些人,你無處不在,我無所遁逃。
/ i) P: G7 y0 j% G' J1 X" X/ p: H
& i* z9 g5 x0 ?# \7 z. h有句話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種詩意棲居,理應包括一種自由的生活,可以自由的遷徙,可以選擇是不是出來工作,在哪里工作,自由的選擇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yè)。但所有這一切,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社會福利保障很好,沒有后顧之憂。所以,對于“逃離北上廣”現(xiàn)象,公共管理部門有必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詩意的棲居,尚遙不可及。當務之急,是別再讓人“逃離”。這需要化解的問題有很多,比如就業(yè)問題,比如房價、生活成本過高問題等治道變革的嬗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