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韓勛)灞橋區(qū)洪慶山上水泉子村104戶村民,日前領到了盼望已久的林權證,每人平均8畝,從此可以放開手腳大力發(fā)展林地經濟了。經過三年時間,我市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fā)放林權證34624本。
v. a" i/ C' S3 ?: P9 {5 p$ h
8 {- s, h5 M, I# N* ?( }我市集體林面積390.8萬畝,占全市林業(yè)用地面積的51.2%。林改面積392萬畝,涉及周至縣、戶縣、長安等10個區(qū)縣。2007年7月,戶縣被省上確定為全省十個林改試點縣之一,先行試點,總結經驗。2009年年初,在戶縣試點基礎上,我市全面啟動了9個區(qū)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如期完成了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主體改革工作任務。全市共明晰集體林所有權面積382.96萬畝,確權率98%,排查林權糾紛359起,調處344起,調處率95.6%,發(fā)放林權證34624本,簽訂集體林地承包合同81463份,建立了市、縣、鄉(xiāng)、村四級林權檔案管理庫,主體改革達到了預期目標。1 q% {( D$ e1 ]) F: T
6 q* ^0 W1 _+ t4 y' c: k
& d: q7 P" _8 ]; m# g一是確立了林農的主體地位,使“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的總體目標基本實現(xiàn)。二是通過林改,以法律形式保障了林農林地的經營權、收益權和處置權,山林權屬得到了明晰,實現(xiàn)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林區(qū)群眾逐步樹立了“把山林當資產、把林木當財產來管護”的新觀念,極大地激活了林業(yè)發(fā)展的機制。目前全市林農造林育林積極性高漲,資源管護意識明顯增強,“看好自己的山,守好自家的林”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改革后,廣大林農對林業(yè)有了經營自主權、產品處置權和收益權,林農耕山有責、務林有利、致富有門,吸納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進一步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林農收入穩(wěn)步增加。同時,在林改工作中,各級政府積極化解林權糾紛,有效維護農民權益,使得過去久拖不決的林權糾紛得到了化解,消除了群眾心中蘊藏已久的怨氣,民心得到安定,行政接壤地區(qū)邊界進一步穩(wěn)定,林區(qū)盜砍濫伐等破壞森林資源的案件有了明顯下降,從而有力維護和促進了林區(qū)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7 m" T; ^$ D: P( |+ }) w9 g+ @" O! U-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