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H4 G' p7 X! d# a
3 A9 ]; c# y5 b+ b' S; f
$ y4 U$ U% k# C# m- e( H! A
6 G2 w8 P1 o) y: L& h
美國人的所作所為,讓某些人甚是不爽。為了讓世人也認同這種不爽,官媒于是從浩如煙海的圖片庫中剪裁了一些貌似客觀的圖片,揭示于眾,然后揶揄說:“看,這就是美國人!”由于圖片往往比文字更有視覺沖擊力,又由于公眾接受信息的不對稱,因而這種不爽可以成倍放大,達到預期的政治傳播效果。
4 [) A: v* J- \6 Z6 T
$ t+ E* t2 E0 w' a3 p k B下面是2008年發(fā)生在首都巴格達的一次恐怖爆炸中,國外新聞記者發(fā)布的一組照片。三張連起來看,顯示美國巡邏兵身旁右側的一個小男孩,正在驚恐地跑到他的身后,尋求庇護。那個美國兵顯然受過嚴格反恐訓練,始終處于畫面突出位置,鎮(zhèn)定得很,與周圍驚慌亂跑的市民形成強烈反差。
7 L# `6 \0 ]4 a+ Y" g+ F9 L. F 下載 (102.09 KB)7 {/ U4 i- U6 Y2 S9 T
昨天 17:17+ [1 R# D: q O
8 _ p& I5 T. l5 y* f
! B6 E9 U% V) P4 G4 d; v) @* U2 t5 B2 i1 g L+ u
這組新聞圖片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我卻從中讀出了兩個信息:兵和孩子。5 ~7 ~3 j" G) @; K
9 b5 ?- Q/ n9 c" d
這組照片給人的一個強烈印象是,孩子為何不往他的同胞身后躲,偏要躲在美國大兵身后?這顯然是遇到突發(fā)危機時的第一個下意識反應——趨利避害。可能很多事實告訴他,在這個多事的國度,唯有依賴美國大兵才是最安全的。如果美國人青面獠牙無惡不作,或是因了他而發(fā)生恐怖事件,這孩子就不會有這樣依賴性的動作。7 @$ {5 m. m) @$ _# t$ U) I
6 ?6 D9 X' P F: H0 T" h
這組照片給人的第二個印象是,突然降臨的恐怖事件顯然不是針對美國兵,而是他們的同胞。市民始則驚愕,繼而逃竄,場面亂作一團,只有這個美國兵處變不驚,于無數(shù)身邊奔跑人群中鎮(zhèn)靜自若。也許混亂中維持秩序就是他的職責,問題是炸彈不長眼,即便站在原地都是有危險的。這個美國兵還是選擇了危險,并且往出事地點邁步走去——支持他的,除了身上的凱夫拉防彈衣,大概還有信念、職責。
' o8 T6 ?: R0 S! [7 b
3 m- C0 H- b; j' }( M如果僅僅截取第一張,結果就會截然相反,給人的印象是:正是美國占領軍的存在,加劇了的動蕩,恐怖事件層出不窮。8 t2 @& y% m& S" o; L% U0 l
4 w2 c ~! x; y4 A+ l+ E* Z
遺憾的是,官媒給國民看的就是第一張照片。
: O! k. b: C& x
$ m& G9 Q/ |) {8 E$ u2 w1 E美國大兵是否禍害市民,只需稍加剪裁,就會南轅北轍。3 c. `+ ? Y& M+ K" ~' b
3 R- d+ {6 y3 p如今美國人要撤軍了,我們的官媒還是引經據(jù)典告訴國人:“政界和廣大人民均認為,美國占領軍是針對瞻仰者采取恐怖襲擊行動的因素。”“政治問題專家也就此說,美軍撤離將是草率的,美軍是造成安全危機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