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陪孩子寫作業(yè),檢查作業(yè)并簽字;給孩子聽寫生字、陪著預習課文;周末帶孩子上輔導課,來回接送,耗上大半天時間;更有甚者放棄工作,舉家搬遷,專職陪讀……如今這樣的家長陪讀潮洶涌而至,不僅小學生讀書要陪,初中生要陪,就連高中階段的陪讀現(xiàn)象也已不是個案?!斑^度陪讀既苦了家長自己,更害了孩子。”專家建議,家長要學會適時抽身,還給孩子學習的主動權。
◆現(xiàn)象
“陪讀”戰(zhàn)線無限延伸
在銀行工作的徐女士每天下班急著要去打“第二份工”——回家陪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做作業(yè)。作業(yè)太多是陪讀的主要原因,“像默寫、聽讀、預習等作業(yè)都要家長盯著,否則孩子就會偷懶不做,抄寫本、默寫本、練習卷也都要家長檢查簽字才算完成。不陪的話,孩子不知道要做到幾點才能睡覺!”徐女士無奈地說。
一項面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顯示,近五成小學生回家做作業(yè)需家長陪著,四成學生需要家長監(jiān)督,僅一成學生回家后能獨立完成作業(yè)。
如今,“陪讀”戰(zhàn)線不斷向上延伸。小萱今年讀初二,最近一次物理測驗有道題搞不明白,小萱媽媽硬著頭皮幫女兒一起想、一起做,她重新捧起女兒的課本對照著概念解題,還查了不少教輔書。“孩子不會的題目,總不見得不教吧?!毙≥鎷寢屨{侃起自己,“從沒有這么認真讀過書?!?br />
高中學生中父母陪讀現(xiàn)象也不少見。上海民本中學教師王想龍身邊就有不少“陪讀”家長,一些家長甚至不惜辭掉工作,做起“保姆式”的“全程陪讀”。“高中家長選擇‘陪讀’,往往是出于讓孩子吃得好一點,生活負擔小一些,多點學習時間等現(xiàn)實考慮?!蓖跸臊堈f,“這些家長有‘兩個擔心一個減少’,一方面擔心孩子因自理能力缺乏而導致學習生活混亂;另一方面擔心孩子因自制能力缺失而導致學習等行為失去規(guī)范;還有就是減少孩子在日常生活上所花的‘不必要’時間,盡可能多地增加學習時間?!?br />
◆分析
家庭教育出現(xiàn)“異化”
“陪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說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出現(xiàn)了矛盾?!蓖跸臊堈J為,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然而,面對升學考試、不良競爭等壓力,許多家長失去了家庭教育的“定力”,覺得“陪讀”或許是一種比較“積極穩(wěn)妥”,甚至是“保險”的選擇。
“殊不知,家長一旦選擇陪讀,就體現(xiàn)了對學校教育的過度參與和干涉,削弱了學校教育的‘本體’功能,同時又淡化了家庭教育在指導孩子基本生活技能、培養(yǎng)社會角色、規(guī)范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功能。陪讀,讓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現(xiàn)‘異化’”。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家庭教育指導師研究所郁琴芳老師的觀點是“做個‘懶’家長,堅持不陪讀”?!凹议L過度陪讀,既苦了自己,更害了孩子?!庇羟俜颊f,“雖然確實有部分孩子可能會因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堅持不懈的督促,成績有所上升,但同樣會有孩子無形中承受家長陪讀帶來的壓力,沒有個人空間反而滋生厭學情緒?!?br />
◆建議
還孩子學習主動權
“孩子一旦放手就不行,這是家長們普遍的思維方式?!庇羟俜挤治?,從有人陪伴支持,到自己獨立面對枯燥而長久的學習任務,對大部分孩子來說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對這個時期,很多家長應該首先學會適應,正確對待孩子獨立學習的成績波動,更不要表現(xiàn)得比孩子還焦慮。
對于那些陷入“陪讀”深淵的家長們,郁老師的建議是,在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的同時,不時地給孩子打打“預防針”,告訴孩子父母遲早是要退出的,孩子會慢慢接受。
對于高學段家長的“陪讀”,王想龍的建議是:“一定要及時地在孩子面前亮明‘陪讀觀’。”即變簡單的“生活陪讀”為“學習陪讀”,變蓋爾瑪單向的“監(jiān)督陪讀”為多向的“信念陪讀”,變盲目的“攀比陪讀”為有意識的“責任陪讀”,變消極的“盲從陪讀”為積極的“協(xié)調陪讀”,引導孩子合理地處理好自己所面對的學習與生活壓力。
陪伴是愛你
女兒長到十二歲了,已是小少女和美少女了,每天背著書包早早地就上學去了。有時看到她雪白的肌膚和可愛的臉蛋,我就說:“來,讓媽媽親親啊。”“才不呢,人怎么能隨便給人親呢?”
“哎,可是你長大了,媽媽都不能和你親近了,都不能親下自己的女兒了,還是你小時候好,我想親就可以親下你的小臉蛋。那時候多好啊?!?br />
“那時候我小,還不知道反抗。”這是她說的,反正,現(xiàn)在我得把她當個小客人,不管做什么,都得征得她的同意,包括幫她買衣服什么的。如果,她沒有同意,你幫她買回了,她是不會穿,你要是逼她,她會說那你穿吧。我還真沒轍。所以,很多事,我還得聽她的。
自從有了小孩子后,我晚上的時間都給了她。有了小孩子后,我很少在晚上外出,總是覺得我是有孩子的女人了,家里有孩子。婉拒了不少的吉博力邀請,也回絕了很多的玩樂,寧可把自己宅在家里,陪著小孩子玩,給她當陪讀。好像唯有如此心里才會踏實,不然,會覺得愧對孩子。
在她整個讀小學的那段漫長的時間里,我都是當陪讀度過的。不看電視,也不外出游玩。把五彩繽紛的生活關在門外,重新拿起小學課本,看著她寫作業(yè),陪她背功課,甚至于陪著她去院里的草坪上玩耍。
我的父母告訴我:“自家的孩子要自己精心,要看護好。你們小的時候,父母不知費了多少心?!被诖?,我就是這樣帶自家的小孩子的。雖然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培訓師教育理念說,對小孩子要放手,凡事要讓她們自己去做。可是我把這些理念都拋在腦后,一直用我們家庭故有的方式帶著自己的孩子,我也不知道對不對,反正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帶大我們的,長大了好像也不錯的。
其實,長大后寶寶會慢慢體會出來的,媽媽的愛在不言中,每次的相伴都是因為我愛你,都是跟“呵護”有關,雖然我們也可以常常不用陪伴她們,說她們自己會成長的,但,我一直以為,陪伴是和呵護心靈有關的,只有用心去愛,才會細致地陪伴。在陪伴中,我們隱去一些“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
后來看不少采訪名人的電視和名人的自傳,在他們成名后,他們都說最讓自己遺憾和內疚的事情是那個時期沒有陪伴自己的孩子,錯過了他們成長的過程。希望以后,能夠用別的方式彌補。可是我知道,有的東西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我想,在我們還能夠,還可以守護自己孩子的時候,多陪伴他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