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才發(fā)微博,有人問我,到底該怎么刷牙。有一種觀點說,飯后立即刷牙的習慣對牙齒有害。飯后特別是吃了酸性飲料等,牙冠表面的琺瑯質變松軟,這時刷牙,會對琺瑯質造成損害,他們說飯后1~2小時刷牙為宜。果真是這樣嗎?到底什么時候刷牙好呢?
我個人認為“飯后1~2小時再刷牙”的主張和做法,是不利于護齒防齲的,哪怕是先漱口,在等一個小時后刷牙。理由如下:
一、不利于預防齲齒。齲齒發(fā)生的病因雖較復雜,但與下列因素有密切關系:
1.食物殘渣(尤其是含糖量較高的食物)長時間滯留在牙面上,給致齲菌提供了營養(yǎng)物質。
2.口腔衛(wèi)生差,細菌菌斑容易在牙面短時間內快速形成并附著。
3.如果牙齒本身鈣化質量差,四環(huán)素牙或者氟斑牙等。滯留在牙齒窩溝和牙縫里的食物殘渣,一經(jīng)牙菌斑上的致齲菌(變形鏈球菌、乳酸桿菌等)作用,就會發(fā)酵產(chǎn)酸,腐蝕牙齒脫礦(脫磷、脫鈣),形成齲齒。那么,牙菌斑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牙菌斑是普遍存在于口腔內、黏附在牙齒表面的一層軟而不定形的細菌斑塊。它是由細菌與唾液中的黏蛋白形成的基質和食物殘汁混合而成。用熒光劑在特殊燈光照射下下方可顯影。研究發(fā)現(xiàn),牙菌斑在飯后1小時已經(jīng)開始形成。1毫克菌斑內,所含的細菌達2億多個,它們可利用食物殘渣中的糖產(chǎn)生乳酸,腐蝕牙齒脫礦而致齲病。飯后1~2小時再來刷牙,不但不方便,容易忘記,而且牙菌斑的損害已經(jīng)開始,并且不容易清除掉了。
二、飯后立即刷牙不會損害琺瑯質,更不會造成牙本質過敏。
牙齒的琺瑯質(牙釉質)是含無機鹽(鈣鹽)高達96%的半透明鈣化組織,是人體中最硬的一種組織,它的硬度僅次于金剛石。在通常情況下,飲食中所含的酸度,是不會使琺瑯質被腐蝕并松軟的。如果進食的食物酸度真的很高,那首先要擔心的是會不會灼傷食道了,而且就算可以使琺瑯質變松軟,那么,進食后的時間越長,附著在牙面上的酸性物質對琺瑯質的酸蝕作用不是也越強嗎?怎么會說,過了1個小時琺瑯質會重新恢復呢?
再說牙本質過敏癥的原因。凡使牙本質外露的牙病,如齲齒、牙釉質過度磨損、不正確的刷牙造成牙頸部楔狀缺損、外傷性牙折或牙微裂、牙齦萎縮致牙頸部暴露等,都可以引起吃東西時牙齒酸、痛、敏感等過敏癥狀。而飯后立即刷牙不會使牙冠的琺瑯質減少,自然牙本質也不會外露,過敏癥也不可能發(fā)生。
三、目前所用的牙刷是軟毛磨頭的,牙膏多為堿性,對牙齒、牙齦無損傷。臨床上所見的牙齒咬合面琺瑯質磨損,與飯后立即刷牙無關,而與喜歡咀嚼硬食物或夜間磨牙等問題有關。與刷牙有關的牙頸部楔狀缺損,原因之一是此處為琺瑯質的薄弱區(qū);原因之二是選用很硬的毛刷,不正確的橫向拉鋸式刷牙所致,與飯后或飲用酸性飲料后馬上刷牙無關。
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堅持“三三三”原則,每天刷三次牙,餐后3分鐘內刷牙,每次3分鐘。每一個平面刷夠20下,就能有白白的小牙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