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張紙一支筆,畫出了消防官兵與烈火搏斗、農村開展消防宣傳、火場逃生等場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直觀的形象告訴群眾防火知識。近日,陜西各地消防部門借助具有濃厚特色的農民畫、地方戲曲等多種形式開展消防宣傳,民間藝術與消防宣傳結合,在傳承優(yōu)秀民間文化的同時,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消防宣傳活動。
/ p0 S/ B+ l+ b1 {' y0 C _( T; W3 h0 G* Z9 o
農民妙筆生花巧畫消防
) I0 {: q x+ G# }. @) I# V* n/ l, |2 I1 c6 t0 ^: U
戶縣農民畫源于民間,作品取材于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具有濃郁的關中風情和生活氣息,是陜西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代表。它與當?shù)貞騽?、舞蹈、民間社火、竹馬、旱船、龍燈等豐富的民間文化一脈相承,傳遞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E0 T6 g3 J) `4 k$ V% J
: n3 }0 ~; K& o' ~9 B 西安市消防支隊以農民消防畫為載體,借助戶縣農民畫,以消防工作為內容,發(fā)動戶縣農民藝術家,積極創(chuàng)作反映消防官兵防火監(jiān)督、滅火救援、宣傳消防常識和日常訓練等各項工作的農民畫。這些內容新奇、令人耳目一新的農民消防畫,畫面生動活潑、內容通俗易懂,防火、滅火、逃生、自救等多方面的內容一目了然。消防官兵或把這一幅幅農民畫掛在街頭巷尾,或在市中心廣場請農民畫畫家現(xiàn)場作畫,深受群眾歡迎。
- K# p! j d' g+ ]
, t+ X& l! l7 z% U2 d/ A! g 地方戲唱響消防宣傳主旋律' _; X* p* P- R9 l
- d: }, u; B$ Z4 z+ z
在渭南具有特色的皮影戲始于秦漢,當時主要是為帝王宮廷服務的,唐朝以后流傳到民間,成為人民的藝術。著名民間老藝人番京樂說,在“文化大革命”中,華縣皮影未能躲過浩劫,僅僅留有光明、光藝、光慶、光華4個班社靠演樣板戲生存。改革開放以后,全縣先后恢復成立皮影班社13家,有皮影藝人60余名。華縣的皮影班社一般都能熟練演出150余出劇目,除了眾多的歷史傳統(tǒng)劇之外,還有現(xiàn)代戲和自編的新節(jié)目,演出經久不衰。在許多戲文中,充滿華縣巷言俚語,通俗生動。
. ~1 E+ s6 j0 q0 x+ v) `* c& x Z i( Z% h: w( I
皮影戲是該市農民非常喜愛的傳統(tǒng)地方戲,演出方便,觀眾較多。渭南市消防支隊抓住這一特色,廣泛參與多個皮影班社的創(chuàng)作,自編自演消防節(jié)目,在全市范圍內部署開展“消防皮影戲進農家”活動。將防火知識編排成戲曲,結合皮影戲獨有的詼諧與幽默,在各鄉(xiāng)鎮(zhèn)進行巡回演出,一曲曲秦腔響徹鄉(xiāng)村,引起了村民的廣泛興趣,有效地宣傳了消防知識。
6 g3 I+ A" h2 E+ J+ Y- |+ I$ V6 b0 D3 I8 W) ^6 {; V4 G* z
寶雞、漢中、銅川等地還印制了消防漫畫撲克、消防掛圖等宣傳品免費發(fā)放,使群眾在娛樂的同時學習到消防知識。
* V- A, B6 n& F% u' u$ }2 r/ C4 {5 Q& J! p8 Q T9 P0 \5 z* [
據(jù)統(tǒng)計,自5月25日至今,陜西省開展宣傳貫徹《全民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及陜西省政府的實施意見以來,全省11個市區(qū)充分發(fā)揚地方特色文化,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消防宣傳活動380余場次,受教育群眾達2萬余名。3 @( b4 G* z& Y2 ~* W- g
# L' k; A' T$ A2 d) k" a# Q. K
作者:吳永勝來源消防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