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公示全國文化先進縣第二次復查結果,6個縣(區(qū))全國文化先進縣資格被取消,擁有18年“國家文化先進地區(qū)”榮譽稱號的我省“老先進”戶縣、三原名列其中。據悉,這也是省文化廳主動向文化部申請要求取消的。是自暴家丑?還是另有隱情?一邊是漸漸富裕起來的人們對文化活動的迫切渴望,一邊是縣城鄉(xiāng)鎮(zhèn)文化基礎設施的短缺,文化局沒錢辦文化,成了各縣文化局局長最頭疼的事,于是給多少錢辦多少事,也就成了無奈之舉。 8 N4 N* g0 N/ ~/ m
! g' _5 j5 g: x6 D
“全國文化先進縣取消后,才發(fā)現我原來還是先進文化縣的人。我咋這么沒文化?自己想提高提高,卻發(fā)現竟找不到幫助提高的設施?!苯?,得知戶縣被取消全國文化先進縣的榮譽稱號后,一個戶縣網友以一種調侃的語氣在網上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N7 h$ A$ d9 T1 x
早在1991年,戶縣、三原就入選第一批全國文化先進縣。戶縣農民畫從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蜚聲海內外,三原更是以書法大家于右任引人注目。在人們的心目中,戶縣和三原當時成為全國文化先進縣是實至名歸。
0 G8 {( A, b, n8 t
; M0 }1 \! |% ], A, N8 Q7 T 18年后戶縣、三原被文化部從全國文化先進縣中除名,很多人可能備感吃驚和奇怪。而一位老戶縣人說:“不被取消才怪,一個五十多萬人的縣,連一座正規(guī)的圖書館都沒有?!?/font> 程序:“沒復查怎么就取消榮譽?” 行車出西戶高速,駛入戶縣縣城時,路兩旁民居外墻上色彩斑斕的農民畫便會不斷映入眼簾,讓人們感覺仿佛走進了一個到處充滿民間藝術的世界,也向人們昭示著戶縣“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xiāng)”的特殊文化身份。 說到“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的取消,戶縣文體廣電局局長韓兆斌既覺得很難過,又有點困惑。難過的是“不止是我,縣上的領導們都感到很慚愧,18年的榮譽就這樣在自己任職內丟失”,困惑的是“并沒有人來復查我們的文化工作,怎么就取消了我們的榮譽?” 同樣如坐針氈的,還有三原縣文體事業(yè)局局長黨德海,“2009年3月份,我們收到關于做好先進文化縣復查工作的通知。按照復查標準,總分1000分的復查項目中,如果自查認為能達到800分以上,就可以由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申報。”
- |! A3 }& P' g1 q; w 拿到標準后,黨德海自己按照各個復查細則對三原的文化發(fā)展打了一個分數,“應該說我們的很多工作都是能夠達標的。”然而直到公示名單出爐,也沒等到有人來三原復查。對于兩位文化局長的疑問,陜西省文化廳社會文化處處長趙登峰這樣解釋:“從程序上說,戶縣、三原都不具備申報國家文化先進縣的資格。”
+ t+ Z7 p% h: i6 g$ Z { 原來,1991年文化部命名了陜西省第一批全國文化先進地區(qū)后,1994年起,陜西省開始開展創(chuàng)建省級文化先進縣活動,要求文化部此前命名的“全國文化先進地區(qū)”、“全國文化模范地區(qū)”必須重新按照新標準和程序申報、評選,命名為省級文化先進縣后才能參加全國文化先進縣的評選。9 h4 b" r9 c3 Z. z1 }. Q8 c4 A, S2 \
雖然1996年戶縣、三原都參加了第一批省級文化先進縣的申報,但是由于文化基礎硬件設施沒有達到標準,評選沒通過。而此后13年里,這兩個縣再沒有申報過省級文化先進縣。
$ C- p- t+ t% d# l: p# s( _* p3 ]+ O 程序上的失誤讓人覺得惋惜,隱藏在背后的事實則更讓人痛心。“這兩個縣的公共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與省級文化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的標準都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戶縣,無論是在縣級文化館、圖書館,還是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村圖書室等基礎文化設施建設上都遠離一個文化先進縣的標準,甚至在全省處于中下游的地位。而文化館、圖書館恰恰是考核的重點內容,因此我們沒有通知戶縣參加復查工作,并建議文化部取消他們的榮譽稱號?!睂τ趹艨h和三原文化事業(yè)的現狀,趙登峰這樣說。 投入:五十多萬人沒有一座正規(guī)圖書館 被“摘帽”的種子早在6年前就已經種下。 2004年,文化部對全國文化先進縣第一次復查。盡管當時這兩個縣仍然不是省級文化先進縣,也許是出于保護陜西民間文化發(fā)展的原因,戶縣、三原在沒有被復查的情況下得以通過。也在同一時間,戶縣舊的圖書館被拆除,新圖書館建設進入實質性征地階段。圖書館只能在體育場附近租房開展工作。
1 r% ]1 ]% \. ^3 K" l! y* S 2009年,被摘帽后,戶縣一份原因分析報告說明:文化基礎設施的不達標仍是阻礙戶縣的致命傷。特別是文化館、圖書館這“兩館”建設,6年來還是停留在征地階段,工程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到現在全縣五十多萬人沒有一座正規(guī)圖書館。 不僅如此,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設的農展館、縣劇院、縣體育場房屋大部分危漏,其中縣劇院目前已停止使用。18個鄉(xiāng)鎮(zhèn)中,只有2個已經建成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1個在建,剩下15個雖然已經納入民生八大工程,可建設資金仍然沒有著落。+ d: ], u0 l, Y' [1 M3 R/ b) B( l
為了促使戶縣農民畫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早在1976年,政府就投資200多萬元,建成了面積7000多平方米、全國第一座縣級農民畫展覽館。而今,當戶縣經濟持續(xù)向前增長的時候,文化的基礎設施投入卻被錢“難住了”。
0 x! Q, D8 i/ V3 U4 ^ “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一直到現在,戶縣的文化事業(yè)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tài),甚至走了下坡路。從基礎設施上看,就是圖書館和文化館的缺失,基層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的渙散?!遍L期從事陜西省文化先進縣評選工作的趙登峰遺憾地說。
2 h& Y. j1 I2 e$ e+ y7 { V& S 也許對三原縣來說,危機感來得更強烈些。盡管同樣是農業(yè)大縣、吃飯財政,從2006年開始,一系列的文化基礎設施改造行動在三原縣迅速展開:利用招商引資,投資1600余萬元對縣電影院進行改造;投資100萬元,對縣劇院進行了加固改造;投資近500萬元,將縣圖書館搬遷到縣文化科技大樓,并專門開辟出了一塊2000平方米的新圖書館。 / u$ F# V! F/ A' |$ M
“當然,按照全國文化先進縣的標準,我們也存在硬傷?!秉h德海說,按照要求,全縣購置圖書費人均不得低于0.2元,而以目前三原縣的財政來說,要想實現還比較困難。雖然縣政府投資1800萬元把原有的露天體育場改造成燈光球場,鋪上了塑膠跑道,人工草皮,但是固定看臺容納人數還達不到標準要求的那么高。 & M q, ` ]: P
“這幾年三原的文化基礎設施進展很快,但跟先進還有一定距離,特別是在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建設上,還需要加快建設步伐?!壁w登峰說。 “一邊是漸漸富裕起來的人們對文化活動的迫切渴望,一邊是縣城鄉(xiāng)鎮(zhèn)文化基礎設施的短缺,由于文化局沒有財政權,沒錢辦文化,成了各縣文化局局長最頭疼的事,于是給多少錢辦多少事,也就成了無奈之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化局官員說。 然而,先進不是坐著等來的,在嚴格的考核標準面前,戶縣、三原最終被三審出局。 機制:從極盛到青黃不接的農村文化 2009年12月25日,三原縣高渠鄉(xiāng)弓王村。干燥的冷風把村道兩旁的土揚得四處都是。午后,一群年輕人聚在街邊的汽修店旁邊閑聊、曬太陽。問及是否知道三原是全國文化先進縣,大家一臉茫然。/ H. f0 ~. _( ^# X
這個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的村子至今沒有公共的文化體育廣場和村圖書室,“閑了除了打麻將、看電視,還能干啥!根本沒人來管什么文化體育活動,你應該去找村主任、鎮(zhèn)長問。”30歲出頭的村民小白有些不滿地說。喜歡看報的小白,平時都是自己花錢訂書報雜志,聽說鄰村已經有了活動廣場,廣場上有籃球架,幾個年輕人商量著什么時候去打籃球。
. t2 b" Q- r c& q, v5 ] 而主管文化的高渠鄉(xiāng)副鄉(xiāng)長于河也是一肚子苦水,“村民們自發(fā)性的活動當然好組織,如果村上、鄉(xiāng)上要組織些文化活動,就牽扯到給村民的誤工費、飯費等經費問題,鄉(xiāng)上每個月只有1萬元的日常開支經費,平時運轉都很艱難,拿不出多少錢來辦文化?!?nbsp; . c! y. L- \ f/ S2 [' e
高渠鄉(xiāng)是遠近有名的鑼鼓鄉(xiāng),然而鄉(xiāng)上卻沒有多少鑼鼓家伙,“要組織文化活動,肯定是很謹慎?!痹诟咔ぷ?年,對基層文化工作于河有自己的認識,“4年來高渠的文化事業(yè)變化不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錢。” ! F3 R u: ^9 E4 N/ I7 ?
同樣的難題也出現在戶縣?!霸谖幕顒由希覀兠磕甓及才帕撕芏囗椖?,2002年、2004年戶縣連續(xù)兩年舉辦全國農民畫聯展和中國農民畫藝術節(jié);1995年以來,戶縣堅持每兩年舉辦民間鼓舞大賽,已舉辦8屆。我們還組織農村的自樂班比賽,豐富農村生活?!表n兆斌說。 然而,一個尷尬的現實是,雖然政府做了很多努力,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出家門,留下的農民中畫畫激情已不復存在。 |